台灣可以看到一種大顆的包餡麻糬,被叫做「大福」,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?由來是什麼呢?
大福是日本甜點和菓子中一種大顆的麻糬,外面是用糯米做的,裡面通常包著紅豆餡,特徵是餡料很滿,皮很薄。在台灣,大福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小點心。大福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?
有幾種說法,有一說是大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室町時代,當時有一種叫做「鶉餅」的食物,這種餅也很大,吃了能夠填飽肚子,因此也被叫做「大腹餅」。
另一種是說這種麻糬的外型圓圓的,像是大大的肚子,所以叫做「大腹餅」,後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帶有吉祥的意思,就改稱為「大福」。
另外,有一種說法認為,大福最早是烤過的、鹹味的餅,在江戶時代,這種改包甜甜的紅豆餡大福才變得流行。1772年,江戶的「おたま」發明了這種餅,並叫它「腹太餅」,這就是大福的起源。後來,也出現不用烤的版本,又因為「腹」和「福」的發音相似,所以這種餅就改名為「大福」。
現在的大福有很多不同的口味,不僅有紅豆餡,還有抹茶、草莓、巧克力等各種口味。大福的餅皮也可以加入草莓、艾草或鹽,做成「草莓大福」、「艾草大福」或「鹽大福」,讓人吃得更加開心。這些不同的口味讓大福變成了大家都喜歡的美味小點心。
看更多:麵包台語念「Pan」由來是什麼?原來是什麼意思?
(完)
[自問自答x互問互答]
看完文章->自問自答->留言紀錄問題與答案->別人看到你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好問題->別人看到你的答案可能會覺得還有別的答案->你看到別人的問題與答案時也是類似的反應->互問互答->日復一日->愈學愈多->大家不知不覺就變強了
範例問題:
為什麼「大福」這個名字會帶有吉祥的意思?你覺得食物的名字和它的形狀或味道有關係嗎?
你覺得如果大福的餡料不再是紅豆,而是其他口味,像是巧克力或草莓,它還會那麼受歡迎嗎?為什麼?
如果你可以發明一種新的大福口味,你會選擇什麼餡料和外皮?為什麼?
…
你也問問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