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·灵博文物鉴赏】西周·銮铃

365足球外围网站 2025-07-29 07:31:24 阅读: 9985

西周銮铃灵台县博物馆旧藏

《礼记》云:“行前朱鸟,鸾也。前有鸾鸟,故谓之鸾;鸾口衔铃,故谓之銮铃”。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西周銮(luan)铃,是灵台县博物馆旧藏,通高18.7厘米,轮径11.7厘米,銎口4.8厘米×3.7厘米。青铜质,铃首中部作圆球状,中空,内置一丸,正面镂八个对称三角形孔,正中一圆孔;附边轮,边轮对称镂空;方柄,柄下梯形銎(qiong),銎孔长方形。前后两面有四个枣核状突,四面正中各饰三条竖凸线,下端对钻四孔。

銮铃,古称“銮”(或名“和”),是插在车衡和马轭上的一种铃,车行则摇动作响。商代开始出现,西周时较流行。銮铃通体用青铜铸成,整体形状似一带有底座的风车。其上部为铃身及饰边,铃身两侧镂辐射孔,腔内含石丸;下部为銎(qiong)座,方形,内空,用于安插在衡轭上。此形铃多属周代至汉代时期器物,且较少见,说明自汉代以后这类形制的銮铃逐渐失传。

先秦时銮铃的使用可代表车主人的身份,最高级的马车上可装八个銮铃,古代帝王的车驾上就有八个銮铃,故帝王车驾的代称有銮仪(帝王的车驾及仪仗)、銮驾、随銮、迎銮。古人认为,铃声响起,为的是给车主带来万福,也可以看做是车主身份的象征。如今看来,铃声更多的是彰显主人的自信和文明有礼的行车方式,相当于现在的车喇叭。

出 品: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

来 源:灵台县博物馆

原标题:《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·灵博文物鉴赏】西周·銮铃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