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“迪士尼”?

Office365版本 2025-09-07 19:53:36 阅读: 307

▲2017年全球主题公园TOP10入园人次及增长情况(单位:人,%)

▲2017年全球单一主题公园TOP25入园人次及增长情况(单位:人,%)

报告中显示,从上榜的全球主题公园来看,中国市场继续强势表现,三家主题公园集团入围前十。

而从单一主题公园来看,2017年全球TOP25娱乐/主题公园中,入围的中国主题公园分别为上海迪士尼乐园(第8名)、珠海横琴长隆海洋公园(第11名)、香港迪士尼乐园(第18名),香港海洋公园(第20名)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迪士尼的排名变化显著,从去年的第21名一跃上升到第8名。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业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,中国成为主题乐园新热土。

近年来,我国各地先后建设了一些主题公园,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要、完善城市功能等发挥了积极作用,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业态,尤以兼具观光与度假型的主题公园最甚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《2016-2021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显示,目前国内主题公园已多达3000家。目前,我国平均每个省市拥有约20个主题公园,有些省份达50多个,一座城市拥有多达10个主题公园的现象并不少见。总体预测,中国主题乐园的整体游客量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。

成功基因有二
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了,主题公园市场为何火热?究其原因,结论有二:商业化能力和文化输出。

▲北京古北水镇

▲开封大宋传奇

还是以迪士尼为例。迪士尼乐园模式的核心是IP制造和输出,通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开始,不断生产出现象级的IP。漫威作为一个超级IP,在被迪士尼收购前,其推出的每一部电影都被诟病,而迪士尼却很好地做到了商业化,通过宏大的世界观、故事情节的独立和连贯相平衡,将复仇者联盟、钢铁侠打造成了一款超级印钞机。

并且,围绕IP,迪士尼产生了包括电影、游戏、主题乐园、文创产品、音乐剧、迪士尼英语、出版物等不同领域、不同形式的主要衍生业务,并且相互配合,有序开发,缔造了庞大的IP商业帝国。就电影与文创产品来说,很多都是同步有序开发的,这些方式将他们商业化能力最大化。这种商业化能力是迪士尼独有的基因,并不是简单收购几个大IP然后复制。

其次,我们来看看迪士尼的文化输出。主题公园想要真正长盛不衰,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。迪士尼乐园不是单一的主题公园,而是迪士尼公司整体文化战略的体现,它同迪士尼的电影业务和互联网业务互为补充,共同体现着迪士尼自信、开心、勇敢的文化内涵。

几乎迪士尼所有的动画、超级英雄故事,背后都有强烈的美国文化。可口可乐、麦当劳汉堡、迪士尼商品背后也同样都有鲜明的美国文化。文化的定价权,才是最有价值的,也是一个大国的根本。迪士尼的成功在于,这些动画人物、超级英雄,甚至价值观来自于美国,而美国文化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。

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“迪士尼”

对照上述两方面的原因,无论是商业化能力还是文化输出,中国目前还没有到这个程度。虽然拥有大量的优质IP,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电影,还是游戏,甚至动漫,在商业化能力还是有些欠缺,整体商业化运营能力和美国的差距很大。目前整体内容运作还是偏短期,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增速下滑之后,未来商业化运营能力会越来越重要。

一个经典的案例是邻国日本,虽然有一系列超级动漫IP,包括七龙珠,火影忍者,圣斗士,海泽王等。但是我们看不到基于这些超级IP产生的主题公园,更多是卖一些游戏或者周边产品。原因是,IP从来都不是主题公园成功的必要条件,全球以IP胜出的主题公园屈指可数。一方面,不是所有IP都有与主题公园结合的价值,另一方面,IP要和公园类型结合,硬生生往游乐场里面放IP是很奇怪的。

如果和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,中国还缺少真正具备文化承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,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需要更深度地挖掘,塑造以IP为核心的良性循环。

总结而言,虽然拥有大量优质IP,这些IP本身也有宏大的历史和世界观,但以中国现有的商业化能力,很难出现类似于迪士尼这样的娱乐巨头。好在中国整体的精神消费正在崛起,这个土壤会培养一批生产优质文化和娱乐内容的企业,或许为10年后中国可能诞生的文化巨头埋下种子。

编辑/荣满誉 校对/王梦玉 审核/张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